塑造钓鱼台酒独特风味的“勾调部队”
中国白酒酿造历来有“生香靠发酵、提香靠蒸馏、成型靠勾调”的说法。其中的“勾调”,又称酒体设计,是指在同一香型白酒中,把不同质量、不同特点的酒按不同的比例搭配在一起,使白酒的“色、香、味、格”等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协调与平衡,被誉为白酒酿造过程的“点睛之笔”。
熟悉钓鱼台酒的朋友都知道,钓鱼台酒酱香突出、风味独特。除了得益于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对原料质量、制作工艺的严格把控,勾调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这背后,有一支素质过硬、弹药充沛、管理精细的“勾调部队”——酒体设计团队。
素质过硬
能进入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的酒体设计中心工作,至少要跨过三个门槛:一是掌握专业的白酒品鉴知识,二是保持不断学习探索的热忱,三是具备严于律己的职业素养。
贵州钓鱼台国宾酒厂
“酒体设计中心”一角
酒体设计中心里的骨干人员,来自各大院校的生物工程、食品工程、发酵工程等专业,都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,这在茅台镇的酒厂中并不多见。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每年会开展多次勾调品评比赛、学习培训,一是提高队伍在品鉴方面的专业度和知识更新程度,二是挖掘和发现有天赋的优秀人才。目前,所有酒体设计人员均已获得国家一级品酒师资格,其中包括一位省级评酒委员。
品评技能比赛
为了保证味觉、嗅觉的敏感度,他们不可以吸烟。即使身处嗜好吃辣的贵州,他们也要回避咸辣、重口的食物。此外,女员工日常工作不化妆,杜绝使用任何熏香制剂。
正是这样一支素质过硬的勾调队伍,为塑造钓鱼台酒的独特风味提供了智力支撑。
弹药充沛
巧妇“可为好米之炊”。勾调需要对不同年份、不同轮次、不同等级的的基酒加以调和,足够的基酒储备成为勾调工作的坚实保障。
自成立到现在,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连续生产二十年从无间断,而且只酿造大曲酱香酒,拥有茅台镇第一大酱酒车间,沉淀了丰富的基酒储备。
“茅台镇第一大酱酒车间”
为了保证产能的稳定性,2011年起酒厂还在当地成立了面积8000余亩的红粱种植基地。目前,酒厂年产能可达3000吨,基酒储备得到稳固提升。
贵州钓鱼台国宾酒厂红粱基地
深厚的大曲酱香底蕴、丰富的基酒储备,为塑造钓鱼台酒的独特风味提供了充沛的“弹药”。
管理精细
过去,勾调主要依赖酒体师的感官与经验,而今,勾调已成为一门严谨的学科,经验与技术相互配合,相辅相成。如果用三个字形容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的勾调管理工作,那就是“细、精、谨”。
七种轮次酒
细——
钓鱼台酒在一年的生产周期内可以获取七种轮次酒。存放一年后,酒体设计师对每种轮次酒进行“分型定级”——首先分为酱香、醇甜、窖底三种典型体,再将每种典型体定为多个等级。一年中生产的酒,可分级、定型出高达几十种甚至近百种酒体。
精——
分型定级后的轮次基酒,需至少存放三年。待到使用时,酒体设计师先精准调配小样比例,然后以此为标准,进行大型勾调,为成品酒的灌装做准备。这个“以小见大”的过程,精密严谨、稳中有序,确保了钓鱼台酒的独特口感。
谨——
依托于数字化管理方法,酒体设计师对每个阶段酒体的色、香、味、度数、风格、饮后感等特征做好详细记录,建立酒体数据库。从轮次酒到成品酒,酒体不断变化,但每一步都有严谨的数据作参考。
在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,像“勾调部队”一样的团队比比皆是。二十年酱酒之路,是一场考验毅力、耐心、专注度的自我角逐。接下来,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的品质之路还将继续,品质制胜的信念与梦想也会始终如一。